題圖來自東方IC軟銀和WeWork這對CP,還在面臨著更多的考驗。根據(jù)晚點LatePost今天(8月5日)的報道,一份私下的一級市場股票交易文件顯示,有
題圖來自東方IC
軟銀和WeWork這對CP,還在面臨著更多的考驗。
根據(jù)“晚點LatePost”今天(8月5日)的報道,一份私下的一級市場股票交易文件顯示,有賣家正在以對半的價格出售共享辦公公司W(wǎng)eWork的股票,而WeWork真實估值較媒體披露的470億美元已經(jīng)下降到231億美元。
對于這則報道,WeWork中國團隊對虎嗅的回應(yīng)是“不予置評”。
估值斬半
文件顯示,WeWork股票在7月份有兩次賣方報價,可供交易規(guī)模均為1500萬美元,兩個賣方分別愿意以61美元/股和54美元/股賣出股票,若以此成交,WeWork對應(yīng)估值為261億美元和231億美元。
“美信金融美國合伙人Sunnie Li介紹,有些老股出售來自于投資人,也有老股來自于員工。上市前買賣老股屬于正?,F(xiàn)象,是私下提前退出的一種方式,賣家標價不代表公司態(tài)度,也不代表上市定價。”上述報道中說。
而“如果是根據(jù)賣方報價的市場反饋,WeWork會否流血上市成為一大懸念”。作為近幾年IPO的熱門選項,WeWork在這個時候被削掉一半估值,顯然不利于之后的IPO進程。
拯救WeWork,靠孫正義?
眾所周知,WeWork的有力背書來自軟銀的支持。
盡管全球市場正在經(jīng)歷動蕩,科技股的整體表現(xiàn)并不好;盡管軟銀已經(jīng)決定縮減自己對外界的投資,但它對于WeWork的信心從未減少,總是身體力行地推動其在亞洲地區(qū)的擴張,孫正義本人也不止一次在鏡頭前表達對WeWork的欣賞,就在今年年初的一份聲明中,他還表達了對WeWork盈利計劃的信心。
當然,軟銀想控股WeWork的野心早已經(jīng)昭告天下。軟銀一直試圖通過向WeWork追加投資來掌握其大部分股權(quán),這符合孫正義通過大筆投資,來掌控手中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的擴張速度、IPO節(jié)奏、甚至兼并收購等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的動作。
不過他面對的阻力也很大。
去年6月份,軟銀集團被傳出正在洽談以150億到200億美元的投資換取WeWork的多數(shù)股權(quán),以達到對WeWork的控股。但很快,這筆交易就“泡湯”了。
因為擔心WeWork的盈利模式和虧損現(xiàn)狀,軟銀愿景基金的重要投資方——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(Saudi Arabia’s Public Investment Fund)以及阿布扎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(Mubadala Investment Co.),明確拒絕了軟銀的這項計劃。
就這樣,從最初計劃的投資200億美元,到今年年初實際投出的20億美元,孫正義控股WeWork的心愿并沒有達成。
急于IPO,也意味著WeWork暫時“婉言”拒絕了軟銀的收購。根據(jù)路透社上個月的報道,WeWork正計劃通過債券融資籌集50億美元至60億美元,然后在9月份上市。還有知情人士稱,WeWork所有者The We Company已聘請摩根大通(JP Morgan Chase&Co)來領(lǐng)導(dǎo)這場融資和即將到來的IPO。
盡管軟銀和摩根大通等影響力強大,但這次的估值腰斬也說明了股東和資本市場還是要看真實的表現(xiàn)投票。
外界對WeWork最大的質(zhì)疑,還是盈利問題。Fast Company有過報道,在2018年的前三個季度,WeWork營收為12.5億美元,但虧損了12.2億美元;2018年上半年則共計虧損7.23億美元。
WeWork的創(chuàng)始人最近也陷入了“套現(xiàn)”的傳聞。
根據(jù)TechCrunch 上個月的報道,創(chuàng)始人兼CEO諾依曼在IPO之前已經(jīng)從公司獲得了超過7億美元的資金。還有資料稱,WeWork在曼哈頓開辦了一所名為WeGrow的私立小學(xué),并在2016年收購了一家生產(chǎn)沖浪泳池的公司42%的股份(諾依曼十分喜歡沖浪),其還在近兩年投資了很多和WeWork主營業(yè)務(wù)關(guān)聯(lián)性沒那么強的公司,引起爭議。
另外,諾依曼還被指利用WeWork“牟利”:他在紐約和舊金山的房地產(chǎn)領(lǐng)域進行了大量投資,還曾將自己投資的多處商業(yè)房產(chǎn)以數(shù)百萬美元的價格租賃給WeWork,據(jù)報道,諾依曼將這些財產(chǎn)轉(zhuǎn)讓給了WeWork旗下基金。
而諾依曼目前是WeWork的最大股東,有著絕對的投票權(quán),目前還沒有誰可以“制衡”他對于WeWork的話語權(quán)。
孫正義對WeWork的投資定會繼續(xù),畢竟其也不是說撤就能撤的——外媒統(tǒng)計過,自2010年成立以來,WeWork已經(jīng)籌集了約120億美元的資金,其中軟銀貢獻了約104億美元(2017年為44億美元,2018年和2019年為60億美元),截至2018年,軟銀擁有WeWork大約20%的股份,并擁有其兩個董事會席位。
對于WeWork在上市前夜出現(xiàn)的這一起“事故”,軟銀自然想救,但是一時半會怕是無法直接從“錢”這一維度上進行解決。愿景基金(一期)的那千億美元,如今已經(jīng)花出去了大半,雖然孫正義正在為愿景基金二期進行募資,具體的情況還不得知。
孫正義和WeWork這一故事接下來的講法還很有看頭,而現(xiàn)在只能說,不管孫正義和軟銀挺不挺得住,關(guān)鍵時候,WeWork自己也要爭些氣。